1998年的冬天冷得出奇,还有十几天就要过年了,北方的城市最低气温也已经达到零下三十度左右。与寒冷的冬日相伴相随的,还有那洋洋洒洒的漫天飞雪。来自气象部门的统计表明:在这个寒冷的冬季,北方城市的雪下得出奇的多,一场接着一场,整个城市都被那晶莹剔透的雪花装扮得银装素裹。雪给孩子们带来了无尽的快乐,也给青年们找回了童趣的感觉。然而,也有人对这洁白的雪花丝毫不感兴趣,那就是齐老太太的儿女们,因为老人在生日之时突然失踪了。
1、“外婆”失踪之谜
腊月十五是齐老太太的七十二岁生日,这天一大早,女儿女婿、儿子儿媳们纷纷带着孩子们来给老人祝寿。第一拨来的是她的大女儿齐雪莲和女婿解大放,夫妇二人提着大包小裹,把老人过生日所需的物品都带齐了。她们早来有两层意思,一是想为老人尽一点孝心,二是他们整日在商海摸爬滚打,自己的儿子始终由老母亲照看着。今天恰逢老人过生日,若不多花点钱买点东西,他们心里也实在过意不去。
当进了屋后,齐雪莲便屋里屋外地找她的母亲。或许是一个多月没见到她的缘故,自己心里着实放心不下。走进老人的住屋,虽然人不在,但她平时常用的手套围巾等物品仍丢在床头。看到这些,齐雪莲悬着的心稍微平静下来,因为她相信自己的母亲不会走得太远。因为如果出远门,这么冷的天,她一定会多穿一些御寒的衣物。这期间,齐雪莲曾问过自己十六岁的儿子解强,他解释说“姥姥一大早就出去了,可能是出去晨练”了。对此,齐雪莲一再埋怨儿子,为什么不提醒姥姥穿暖和一些,大冷的天感冒怎么办?解强对妈妈的唠叨很不满意,他嘟囔两句就领着表弟表妹玩去了。
到中午时分,大家把饭菜都做好了,可老人还是没回来,全家人有些着急了,就一齐出动四处寻找。可是,平时老人常去的地方都找遍了,却怎么也见不到她的身影。全家人围坐在桌旁,看着满满一桌子丰盛的酒菜,没心思动一口,他们都焦急地等待着老人的平安归来。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慢慢度过,从傍晚熬到黎明,老人始终没有回来。次日上午,他们来到辖区派出所报了案,并把寻人启示张贴在大街小巷上。启示是由齐雪莲亲自动笔写的,解强则在一边帮忙,上面除叙述了老人的体貌特征外,还表明有一定重谢的词句。解强在母亲写启示时显得很伤心,全家人也都能理解他此时此刻的心情。论感情,解强对他姥姥的感情应该最深,因为从小到大,他几乎是在姥姥身边长大的,姥姥也是最疼爱他的。
四天过去了,儿女们已累得精疲力竭,他们开始怀疑老人母亲可能是突犯老年病走丢了,也可能病倒在某地,或是是被送进医院……到第四天晚上,正当大家坐在屋里商量下一步怎么办时,女婿解大放突然嗅出一种异味,大家寻着异味找了半天,最后来到立柜旁。当打开立柜的刹那,映入眼帘的情景把大家惊呆了:原来失踪几天的老人就身穿睡衣瘫坐在里面,棉衣棉裤则散落在她的身上,脸呈青紫色,身体已经僵硬……
是谁杀害了老人?!谁又会对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下此毒手?!警察经过现场勘察和寻问,最终带走了老人平生最疼爱的外孙子解强。
2、祸起萧墙
解强生于1982年的10月,他的降生给初为人父母的齐雪莲和解大放带来了莫大的喜悦。但欢喜过后,接踵而来的现实问题让他们无力应付。由于他们都是下乡知青,返城后一起被分到市内一家生产劳保用品的小企业工作。因企业效益不太好,职工工资及福利待遇都很低。
产假过后,齐雪莲若不按时上班,工资就可能被停发,甚至有被除名的危险。然而,把解强送到幼儿园去看护,花费又太大,他们每月挣的工资维持正常家庭开支都很困难,若为儿子再拿出一些钱,生活就会变得更加拮据。思来想去,他们想到独自一人退休在家的老母亲,如果孩子由她带大,不但他们夫妻放心,而且老人身边也算有个伴。齐雪莲把自己的想法和母亲说了,老人非常理解女儿的苦衷。也许是出于帮女儿的考虑,她把解强接走了。
这时的小解强刚满一周岁,他从小就和姥姥生活在一起,在老人的精心照顾下,小解强开始无忧无虑地健康成长。老人虽然对他疼爱有加,但中国有句古话,教育孩子仅有爱是远远不够的。由于老人过份溺爱,小解强从小就学得很任性,有时甚至专横拨扈。倘若有一件事情他觉得不满意,就会把家吵得天翻地覆。为此,老人几次想让女儿把孩子领回去,但若让自己从小侍候大的外孙子真的离开这里,她在感情上确实有点割舍不得,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了,一转眼已经6年了。
记得解强6岁那年,因为他私自偷拿姥姥钱花,父亲解大放狠狠地将打了他一顿,老人为此心疼得掉了泪,并和女婿大吵起来,气急之下她甚至扬言:“今后谁要是再敢打解强,她就不想活了”。这之后,他们夫妻虽然不敢当着老人的面管教孩子,但眼看孩子这样一天天“惯”下去,将来长大后就很难管教,他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好在解强上了小学,他们趁机把孩子接回家。由于双方居住地点横跨两个区,除非节假日,这一老一小很难见上一面。
离开老人后,解大放和齐雪莲对孩子严加管教,解强的坏毛病也一点点地被改正过来。比如,刚回家时,解强经常偷家里钱出去买小食品吃,经他们几次严厉教育后他有些收敛了。这期间,解大放和妻子纷纷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下海经商,由于整天忙于生意,解强只好自己照顾自己。好在生意十分兴隆,他们虽然没更多的时间来呵护儿子,但在零用钱上尽量满足他的要求,基本上要什么买什么,要多少钱给多少钱。
时间飞逝,岁月如梭,一转眼解强小学毕业了,并被姥姥家附近的一所中学录取。就这样,解强再次回到了他朝思夜盼的姥姥家。上初中那年,解强已经十四岁了,学习上也知道用功,大人说的话他也能听得进去了。老人看在眼里喜在心上,见人就夸自己的外孙子是个好孩子。如果这个时候,能够加强对他的管理教育,少些溺爱,多些引导,那么学习成绩不错的解强,前途将会一片光明。
也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解强鬼迷心窍地恋上了游戏厅,父母和姥姥给他的零用钱全都扔到了那里。不明真相的父母和姥姥,对他今天要钱买学习用品,明天要钱买学习资料的“谎言”深信不疑,想尽办法满足他的要求。直到他旷课逃学、老师来家访时,他们才知道实情。姥姥为此在地上气得直跺脚,边骂边哭。解强有些害怕了,他怕父母知道这件事,自己免不了要挨一顿打,于是苦苦哀求她替自己隐瞒实情,甚至跪在老人脚下痛哭流涕。姥姥有些心软了,在得到他的口头保证后,答应了他的苦求。
从后来解强杀人的犯罪轨迹看,正是姥姥的爱使他远离了人生的正常轨道。待解大放和齐雪莲想明白,想把儿子引上正路时,为时已晚。为教育不听话孩子,解大放曾把儿子打得在床上躺了两天,但仍无济于事。他们为此伤透了心,不知道世上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能把自己的孩子挽救过来,最后不得已,他们只能采取经济控制的办法,让解强没钱去上游戏厅。
1998年,十六岁的解强已是初中三年级的学生了,由于在班里学习成绩极差,因而对学习没有一点兴趣,相反却把全部心思用在网吧上。虽然父母控制他花钱,但总有办法从姥姥手里要到钱,一哭、二哄、三骗是他惯用的拿手好戏。解大放和齐雪莲对儿子的“恶习”早已心知肚明,但他们不敢对儿子过分严厉,除了有老人宠爱的一面,还有儿子已经长大了,他们怕他产生逆反心里,继而离家出走。
老人40多岁开始守寡,一儿一女是她一手拉扯大的。正因为年幼的儿女从小就失去了父爱,因而她觉得孩子很苦,所以对他们百般疼爱,以至于后来又把这种爱转移换到解强身上。老人虽然对外孙子的学习很失望,但丝毫没有减少对他的疼爱,毕竟解强是她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
还未进入1998年的冬天,老人经不住外孙子的软磨硬泡,为他买了一双价值四百多元的名牌皮鞋。街坊邻居实在看不下眼,就对老人的溺爱提出了善意的批评。他们认为,这么小的孩子穿一双四百多元的皮鞋,简直就是惯他。对于大家的议论,老人则不以为然。她觉得只要外孙子不偷不抢,吃点穿点好的没什么大不了的。
在遇害的前几天,解强又来磨老人,他要三百元钱准备去参加同学的生日宴会,当问到为什么要这么多钱时?解强解释说,以前他还欠同学一些钱。老人听后真的有些生气了,告诉他去朝爸妈要去。解强不敢上父母那儿要钱,他担心父母不但不会给他钱,弄不好还会招来一顿打骂。为逼老人就范,他采取绝食的办法以示抗议,很快老人就屈服了,乖乖地拿出了三百元钱。老人有严重的心脏病,平时经常吃救心丸之类的药。每天吃药时,只要解强在身边,都是他帮着端水拿药。仅此一点,老人觉得没白心疼外孙子。
虽然年纪大了,但她还被街坊邻居推选为居委会组长,闲着没事时帮着大家收水电费,然后统一交给收费员。这天早晨,老人早早就起床了,她要赶在大伙儿还没上班前,把剩下几户的水电费收齐,这样就可以交差了。她忙活了一早晨,终于把水电费收齐了。当她披着一身雪花回到家时,已是早晨八点多钟了,放寒假在家的解强还没起床。
老人进屋后,急忙把外孙子喊起来,又重新给他热了饭菜,然后坐到床头数几天来收上的钱。解强边吃饭边看着姥姥数钱。突然,他的心狂跳起来,一个罪恶的念头涌上心头,姥姥现在手里有三千多块钱,这钱如果给我那该多好啊!能买多少好吃的!能在游戏厅玩很长时间……想着想着,他甚至萌生了抢了就跑的邪念。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的脑海中总是浮现那几叠钱的“身影”。为了得到这笔钱,他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可行的办法,即等姥姥睡觉后把钱偷出来。但又转念一想,这样做有点不妥当,万一姥姥中间醒了怎么办?很快,他的脑海里又闪过一个念头,“姥姥睡不着觉不是经常吃安眠药吗?如果给她多吃点,或者让她沉沉地睡过去,再去拿钱不就保险了吗?”
老人确实有些累了,她把数过的钱塞进枕头下面,便躺下来准备歇息一会了。突然,她觉得心脏异常难受,于是就喊外孙子拿药来。解强听到姥姥的喊声,起初吓了一大跳,紧接着心里便是一阵狂喜。按照事前的想法,他给老人加大了药的剂量,以便让她昏睡过去,结果解强如愿以偿了。
他怀里揣着三千多块钱离开了家,想做的第一件事是,花一千多元钱给自己买了一部手机,然后便一头扎进网吧,玩扑克机、打游戏、上网聊天等等,直到天黑,肚子饿得咕咕叫,他才罢手。出网吧被风一吹,他的头脑清醒了许多,心里有种七上八下或忐忑不安的感觉。这时他有些后悔拿了姥姥的钱,如果让父母知道了,肯定会挨一顿暴打。解强越想越怕,他决定回家看看,如果情况不妙就溜。
他蹑手蹑脚地进了屋,见姥姥还在熟睡着,悬在嗓眼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他悄悄地坐到姥姥对面,观察姥姥的动静。当看见姥姥的脸上挂了一根白发时,他想姥姥会痒的,于是伸手轻轻地替姥姥拿下来。可能是解强的手碰到了老人脸的缘故,也许是睡了一天药劲消失的因素,老人的手举了一下又放下,但没有醒来。
解强紧张起来,他怕姥姥突然睁开眼,他担心姥姥发现钱没了,再接下来……解强实在不敢想了。就在这一瞬间,他的脑海里产生了一个罪恶的念头,就是杀了姥姥,让姥姥永远也醒不了,只有这样做,他偷钱的事父母才不会知道。想到这里,解强横下了心,手忙脚乱地找来一根晾晒衣服的尼龙绳,爬上床用颤抖的双手,把绳子套在养育他十几年的姥姥的脖子上。此时,他犹如一只凶恶的野兽,死死地勒紧绳子,任凭老人双腿乱蹬,任凭她瞪圆双眼看着他。
年迈的老人终于不动了,解强的目的也达到了。杀害了恩重如山的亲人,他没有一丝难过,相反却有种轻松的感觉。他向完成一件重要任务一样,有条不紊地收拾好现场,做了一个姥姥外出未归的假象。第二天,当所有亲人来给老人过生日时,面对大家惊惶失措的表情,他仍能振静自若,显露出一副很好的表演天才。
3、迟到的忏悔
这年的雪格外的多,格外的大,老人出殡这一天,鹅毛大雪从早晨一直下到晚上。街道被这洁白的厚厚的雪花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
这一天也格外地冷,寒冷的天气仿佛把送葬队伍的哭声都冻僵了。齐雪莲没有哭,她的眼泪已经哭干,她的身体已经麻木了,大脑一片空白。她真希望这一切都发生在梦中,希望自己的母亲没有死。她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自己的儿子做出如此丧尽天良的事。她觉得实在对不起为儿女,为自己的儿子操劳了一生的母亲,善良慈爱的她不该落此下场。
齐雪莲后悔了,后悔生下这个孽子,后悔没在儿时掐死这个孽子,后悔没让丈夫早早地把这个孽子打死,她更后悔自己没去替母亲死,但这一点她实在无法做到。死了的人已经离去,活着的人必定要经受痛苦的折磨。解大放没有哭,他不是不想哭,他是觉得自己没脸哭。杀害老人的凶手是他的儿子,他的难过是正常的,子不孝父之过嘛!
老人就这样静悄悄地走了,是她百般疼爱的外孙子把她送上了不归路。黄泉路上的她走得心安吗?!瞑目吗?!她是否也会反思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
解强用自己残忍的手段杀害了自己的亲人,他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宣判大会上,他声泪俱下,看得出他悔恨交加。法警押解他时,他不住地哭喊道:“姥姥……我该死……”可惜他的姥姥已经听不见他的忏悔了。即便听得见,她能原谅他吗!?
解强的亲人们没有参加宣判大会,他们都坐在家里反思,在寻找着恨的根源,在寻找着原谅与被原谅的理由……
————————————————————————————————
手记:解强成了杀人犯,成了杀害自己亲人的罪犯。他为什么会对疼爱自己的姥姥下此毒手?实难解释。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的天性和一颗残忍的心不是与生俱来的,这样的结局显然是和一个充满爱但又缺少引导教育的特殊生长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假如解强不是生活在溺爱他的姥姥身边,假如姥姥也不是一味地迁就放纵他,假如解强的父母能多抽出一点时间关心他,假如他们对孩子的缺点错误能正确教导,也许这个结局不会发生。这里我们详细分析了解解强犯罪的全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生下来到上小学前,解强的父母为了生活需要,将儿子交给退休的老母亲抚养。这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但有两点失误:一是姥姥过分溺爱造成了解强的扭曲心理。二是父母对解强的成长关心不够,不掌握他在成长过程中存在哪些缺点,结果使解强从小就埋下了犯罪的种子——“偷窃”
第二阶段:小学期间,他的父母意识到不加强对孩子的管教,长大后很难改变他的恶习,最终将孩子接回家。这期间,他们经过严加管教,使孩子的恶习有了很大改变。虽然在解强花钱上,他们给予他必要的满足而没有促使他去犯罪,但解强的灵魂深处已经养成了肆意挥霍的不良习惯。——犯罪的种子已开始发芽。
第三阶段:中学期间,由于解强考的中学离姥姥家很近,使他又回到了老人身边,直至亲手杀死老人。只因学校离老人家近,就放弃了对孩子的管教,是他的父母最大的过错。当解强刚刚走向正路,但又没有完全改掉恶习的关键时刻,他又回到了过分溺爱他的老人身边,最终使自己走上犯罪道路。
天下的父母亲,应该从这起犯罪中吸取教训。
|